為什么有些人一旦開始喝酒就無法停止?長期在職場或家庭中受到較大壓力的人一般都有過度飲酒的傾向,根據近年的研究發現,這是由于人腦本身就具有傾向酒精的特點。
酒越喝人就會越容易囤積疲勞?
有喝酒經驗的人都知道,喝了酒以后人會變得無比精神而亢奮,以至于多數人在喝酒后會變得放浪形骸,但實際上,酒精給神經帶來的興奮只是短暫的,遺留下的疲勞卻容易囤積。
酒中的酒精被稱為乙醇,在進入人體后經過胃腸吸收入血后,轉移到肝臟進行分解,最終被分解為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但乙醇在肝臟中剛剛開始分解的時候,首先會變味乙醛,而乙醛屬于強毒性物質,對粘膜和皮膚有刺激作用,會給人體帶來麻醉作用。如果只是單純的覺得困說明乙醛危害不嚴重,如果酒精攝入過多導致乙醛過量囤積,就會讓人出現頭痛、嘔吐等癥狀。
一般說的“宿醉”其實也是乙醛的“功勞”。肝臟的作用是將乙醇分解為乙醛,這之后乙醛將通過血管被運往全身各處進行進一步分解,成為醋酸后并進一步被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這時候人體才完全處于無酒精狀態。酒精分解的速度非常緩慢,數據顯示,一般每小時男性能分解酒精9克,女性可分解酒精6.5克。如果用一瓶350毫升、酒精含量為5%的啤酒來計算,要完全分解其中含有的酒精,男性約需要1.5小時,女性約需要2.1小時。如果到酒吧中喝扎啤,700毫升的扎啤來3杯,想要完全分解掉其中含有的酒精則需要9小時。也就是說,在人睡著的這段期間,身體卻無法得到休息,必須不斷工作直至將酒精徹底分解并排出體外。這就是人在宿醉過后會覺得身體疲勞的原因,而這種疲勞如果不斷囤積,影響健康的同時,也會對人的精神狀態產生負面影響。
大腦天生愛酒精,宿醉成常態屬正常?
對于酒精,有人能夠淺嘗輒止,也有人不到酩酊大醉不放手,而后者一般被認為是酒精依賴癥。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定義,酒精依賴癥就是“相比家人、工作、興趣等,總是將酒作為最優先的選擇”的狀態,有些人甚至連正常生活都顯得很困難。
為什么這些人一旦開始喝酒就無法停止?長期在職場或家庭中受到較大壓力的人一般都有過度飲酒的傾向,根據近年的研究發現,這是由于人腦本身就具有傾向酒精的特點。也就是說,大腦喜歡酒精。
酒精能夠麻痹大腦,使人的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下降,這被認為能夠讓大腦獲得短時間的放松,也成為酒精依賴癥的精神原因。而大腦之所以喜歡酒精,實際是對酒精分解過程中產生的醋酸有需求。一直以來,大腦都被認為只對葡萄糖有需求,但事實是它也會將醋酸作為養分來源。
醋酸進入血液中2-3分鐘后,肌肉中醋酸濃度升高,經過約10分鐘的分解濃度降低。而大腦中的醋酸濃度約在10-15分鐘后達到頂點,此后逐漸分解,由此可知大腦會慢慢分解醋酸。尤其在進行信息處理的白質和灰白質周圍,醋酸濃度能達到整個大腦的60%左右,由此推算,大腦喜歡醋酸并會對其進行收集。
基于大腦的這種屬性不難知道大腦為什么對酒精產生依賴性,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每天都連續喝350毫升的啤酒4瓶以上,則很有可能已經患上酒精依賴癥。但如果大腦喜歡醋酸,不妨在日常飲食中多增加一些食醋,更有利于讓大腦健康地攝取醋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