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春分,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19日~22日中的一天,即農歷的二月十四日,春分后,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農諺。其實除了農作物,我們的身體也進入新陳代謝加快的時段,如何通過合理安排膳食,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呢?從某種角度說,吃對了才是養生,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春分吃什么好?多吃吃時令菜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告誡我們“不時,不食”,就是說,不是這個季節的菜果就不吃。時令菜也是“運氣菜”。食物一要講究“氣”,一要講究“味”。因為食物和藥物都是由氣味組成的,而藥物、食物的氣味只有在當令時,即生長成熟符合節氣的食物,才能得天地之精氣。
春令時菜包括有養陽之用的韭菜;助長生機的豆芽、萵苣、蔥、豆苗、蒜苗;滋養肝肺的晚春水果,如草莓、青梅、杏、李、桑葚、櫻桃等。
春分吃什么好?給腸胃放放假
人們的腸胃也需要休息。飯食吃進肚里,除腸胃之外,人體多個臟腑都要為之忙碌,就連大腦都要為之退讓三分,首先要保證氣血滿足腸胃的需要,這就是飲食后會發生大腦昏昏然的原因所在。
如果每周都能讓腸胃有一個休息日,便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排出體內積存的毒素。在雙休日只吃早晚兩餐,或以稀粥、水果、蜜糖水代替一頓正餐的方法來減輕腸胃負荷。
春分吃什么好?春季養肝少喝酒
春應于肝、夏應于心、長夏應于脾、秋應于肺、冬應于腎,所以春天重在養肝。春天養肝的目的在于協調肝的陰陽平衡,在中醫里,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大棗和山藥就是不錯的選擇。酒傷肝腸,因此春季更不應飲酒。菊花茶、金銀花甚至白開水才是適合春季的佳飲。
飲食指導原則五:找對體質進行飲食養生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所謂“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針對中醫劃分的9種不同體質,春分養生應該分別注意如下:
平和體質,就是人們說的正常體質,春分養生只要注意飲食搭配合理就可以了。
氣虛體質,表現為虛弱,感到疲勞,常出虛汗,容易感冒。除了飲食上調養,還應適量多運動,因為運動對補氣有作用。
陽虛體質,表現為手腳怕冷,胃部怕冷。春分本來應是陰陽平衡的時期,但陽虛之體,陽弱不能與陰平衡,容易發生腹瀉,應該科學膳食,注意溫補。
陰虛體質,表現為皮膚干燥,手腳心發熱,臉潮紅,眼睛干澀,口易渴,大便易干結。可多吃點鴨肉蓮藕湯、百合、芝麻。
瘀血體質,表現為有黑眼圈,女性痛經,年齡大的人血液黏稠,皮膚易出現瘀血斑點。適合吃一些紫菜、海藻、黑豆、柚子、山楂。
濕熱體質,表現為易生粉刺和暗瘡,有口臭,小便黃。可適量吃冬瓜、西瓜、芥菜、黃瓜、苦瓜、通心菜。
氣郁體質,表現為情緒低落,易失眠。可以喝小柴胡湯、黃花菜雞蛋湯、麥片牛奶。春分時節,郊游踏春很有效果。
痰濕體質,表現為人較肥胖,感覺肢體困重。該體質的人應多吃點冬瓜、蘿卜、海藻、海帶和薏米。
過敏體質,易起蕁麻疹,易過敏,皮膚一抓就紅。這種體質的人應該少吃海鮮與辛辣刺激之物,少飲白酒。
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