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道,減肥的人常常在抱怨,為什么每天吃那么少還是瘦不了?為什么一種飲食習慣無法堅持下去?為什么經常情緒化進食以及暴飲暴食?那么,健康飲食的人到底是怎么生活的呢?他們都怎么吃東西呢?他們為什么每天都吃三頓飯但卻不會胖呢?以下幾點,就是健康飲食者的一些習慣,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好的認知。
1.他們不會在家囤積食物
營養專家Abramson指出,壓力和焦慮會使我們渴望熱量和脂肪,實際上正常情況下人并不需要很多熱量攝入。當我們用食物來撫慰情緒時,要知道那種情緒要教導我們什么,而不是通過吃東西來后悔和內疚。一旦你了解自己有可能會有情緒化進食問題,就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制止。不要在家里放置誘人的食物,如果你想吃,就得走出家門去吃,這樣就給獲得食物增加了困難。
2.當他們體會到飽腹感就不吃了
營養專家Fletcher說,饑餓感和飽腹感都會由小變大,一些人不知饑飽,其實饑餓感和飽腹感在每一口食物之后都會有變化,仔細聆聽身體的聲音就能知道飽腹的程度,知道何時該停止進食。
3.他們吃早餐
有吃早餐習慣的人精力更旺盛,記憶力更好,膽固醇更低。他們比不經常吃早餐的同齡人更健康也更苗條。營養學家MarjorieNolanCohn指出,含有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低糖、均衡的早餐是健康飲食的關鍵。
4.他們不會帶著整包的食物坐下來
去店里吃冰淇淋有個好處就是你不會一下子吃太多,你不會吃了一盒又一盒。Abramson說,在店里你吃完一杯就知道自己吃完了,但是如果在家里就更可能放任自己吃了一個又接著吃一個。買薯片或者餅干時也是如此,不要受超市促銷的誘惑,盡量買獨立的小包裝食物,避免買家庭裝的大包裝零食。
5.他們舍得花時間享受美食
我們常常沒有時間去評估自己的飲食,Fletcher建議每天都要確保留有足夠的時間吃飯,而不是在工作之余擠出幾分鐘時間草草地吃點東西。她說,“三分鐘確實能吃完飯,但是區區三分鐘能滋養你嗎?不必因花時間吃飯而內疚,要相信坐下來好好吃頓飯是非常值得的?!?/p>
6.他們吃東西不會經常調整食物的范圍
Cohn指出,實際上,我們都在吃讓自己感覺良好的食物。我們都會選擇讓自己精力更旺盛的食物,會回避那些不利消化的食物。所以健康的飲食者不會經常調整食物的范圍,他們有恒定的食譜,不會像減肥者一樣今天吃這種減肥餐,明天又換成另一種。
7.他們不會害怕饑餓
Cohn認為,饑餓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反應,健康的飲食者不會害怕饑餓,有什么好怕的呢?如果餓了,你就去吃吧。Cohn指出,太過嚴苛的飲食會引發思想混亂、飲食失調等問題。健康的飲食者會保持一種平衡,不會刻意餓著自己,也不會餓急了就暴飲暴食,他們對吃飯有著合理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