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要多吃水果。但就是這么一句簡單的話,各人解讀又不同。吃多少,什么時候吃,怎么吃,很多人對其不甚了解。并且,本身是好東西的水果,可能會因為我們錯的想法指導了錯的吃法,從而“減低”了水果的作用。
吃水果別犯5個錯誤
1、不控制量――吃太多
不可否認水果有益健康,它們能補充維生素、纖維質(zhì)以及抗氧化劑等,讓我們免受疾病困擾。但再好的東西都得控制個量,水果不能一次性吃太多,否則會引發(fā)肥胖、蛀牙等問題。
首先,水果中糖分的含量很高,而且是容易消化的單糖和雙糖,如果吃得過多,會導致攝入的糖分超標。單靠水果來減肥,不僅很難成功,還可能讓你營養(yǎng)失衡,體力下降。
其次,水果吃多了對牙齒也不好。咀嚼水果會在口中釋放糖分,尤其是吃干果之后,如果不及時清理掉水果的殘渣,它們就會腐蝕牙齒,增加齲齒的發(fā)病率。
另外,果糖攝入過多對身體不利。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曾對4500名沒有高血壓病史的人進行了跟蹤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那些每天攝入果糖74g以上的人,患高血壓的風險增大了87%。
74g的果糖相當于10個蘋果或30個橘子中果糖的含量,看上去咱們一天吃不了這么多水果,但是如果是喝果汁的話就難說了,因為果汁釋放的糖分更多。
那么,每天吃多少水果為好呢?
依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應(yīng)攝入200~400克水果。按常見水果,比如蘋果、梨、橘子等,普通的個頭的每天吃1~2個就可以了。
2、不看種類――吃一樣
很多水果都有一個名號,比如“百果之宗”、“水果皇后”、“水果之王”等,或者是進口的那些,聽起來很高大上,可能就會導致人們只買這些水果,而忽視那些名號不響的水果了。
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健康飲食有一個標準就是食物多樣化,同樣是水果,營養(yǎng)價值卻各有千秋,沒有說其中一種水果就能高出一等。
拿藍莓和菠蘿做個對比吧。它們都含有有益健康的維生素,細分又不同。菠蘿是葉酸和維生素B6的良好來源,而藍莓則含有大量的纖維和維生素C。
所以,吃水果最好按品種、顏色搭配著吃。吃得“雜”一點兒,更能促進營養(yǎng)平衡。
3、想吃就吃――不按時
小九就犯了這樣的錯誤。沒有個固定吃水果的時間,看到了不管什么水果,也不管出于什么時間段,都會拿起來吃。其實水果什么時候吃,還得看它是什么水果。
比如酸性大的水果就不適合早晨吃。早晨應(yīng)該吃酸性小、利于吸收的水果,像香蕉、梨子、葡萄、橙子等,對腸胃的刺激性更低。
又比如圣女果、橘子、山楂、柿子等不適合餐前空腹吃。
圣女果中含可溶性收斂劑,空腹吃,會與胃酸相結(jié)合,使胃內(nèi)壓力升高而脹痛;
橘子含大量有機酸,空腹食之易產(chǎn)生胃脹、胃痛的癥狀;
柿子中的紅鞣質(zhì)和柿膠酚遇上胃酸,形成柿石,既不能被消化,又難以排出,容易引起惡心、嘔吐、胃潰瘍等問題;
等等。
而像獼猴桃、橘子、山楂等水果,富含大量有機酸,能增加消化酶活性,促進脂肪分解,則適宜飯后1小時吃,起到助消化的作用。
另外,不論什么水果,最好都別睡前吃,它本身糖分就多,不但會加大胃的負擔,還會增加變胖的機會。
4、替代蔬菜――營養(yǎng)少
有些人晚上不吃飯,不吃菜,只吃水果,聊以慰藉自己的肚子。拿水果代替蔬菜,實在太不明智。說實話,大多數(shù)水果的營養(yǎng)價值還真比不上蔬菜。
舉2個例子,比如說起這維生素的含量吧,除了鮮棗、獼猴桃、柑橘等少數(shù)幾種水果含量較高,其他水果都一般般甚至偏低。再比如說微量元素(鐵、鈣等)的含量,多數(shù)水果無法與蔬菜相比較。況且,水果最大的問題就是――糖分多。而蔬菜多是低糖低熱量的。
所以說,正餐只吃水果是不明智也不建議的。正確的吃法應(yīng)該是每餐吃蔬菜,每天吃水果。
5、榨成汁喝――糖分多
除非是牙口實在不好的人,不然水果還是直接吃的好。因為榨汁喝,會有2個問題:
①損失部分營養(yǎng)
榨汁的直接后果,是損失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和類黃酮、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哪怕是榨了之后馬上喝也是這樣的結(jié)果。因為大面積接觸了空氣,會加速氧化過程。
②增加糖分攝入
通常,啃一個大蘋果,你就會產(chǎn)生飽腹感,從而不會再進食第二個。但是榨汁就不同了,一個水果榨出來的量可能還不夠你潤喉,得榨好幾個你才能喝夠。這樣就會增加糖分的攝入了,喝一杯果汁,卻吃了兩三個水果所含的糖分,熱量相當高。
所以,該偷懶的時候就偷懶,洗洗就吃多省事。
綜上,在對的時間吃對的水果和對的量,才能將其對人體的益處發(fā)揮到最大。
原創(chuàng)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違者必究。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