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春風拂面很柔和,但仍比較干燥,春主生發,陽氣逐漸上升的時候,很多人的鼻子很容易出血、還會出現咽喉腫痛、嘴巴長口瘡,還有不少人出現便秘的困擾……江蘇省南京市中醫院金陵名醫館張鐘愛主任中醫師表示,最近門診上,不少病人都會在描述病情的時候,帶一句:“不知道是否受涼了,最近牙齦有點疼,口腔里面感覺還會潰瘍。”這些癥狀確實就是老百姓常說的“上火”。
春季緣何火氣大
上火雖說不是什么大事,但也挺影響心情和正常生活的。不過為什么一到春天火氣就那么大呢?河北醫大一院中醫科主任白亞平解釋說:祖國傳統醫學認為,春天自然界萬物復蘇,陽氣上升,易擾動人體肝、膽、胃腸蓄積的內熱,春燥上火是人體陰陽失衡后出現的內熱癥。加之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此時的氣候特點就是干燥多風,往往使人們普遍感覺到不適。而且春天天氣變化反復無常,較難保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容易導致生理機能失調而出現上火癥狀。
這就是一到春天人們就常常會上火、易燥、易怒的原因。由于從中醫上講,肝臟具有升發調達、儲存血液、舒暢情致的作用,與春季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相對應。所以,春季與肝相和,春季上火則多為肝火。
放松心情降火氣
老百姓提到上火,自然就想到降火,比如黃連上清丸,牛黃解毒丸等。在這里必須要提醒一下,燥邪也分為涼燥和溫燥,其中春分后的上火又有肝火、心火、肺火、胃火等之分,也就是五臟六腑皆會有火,降火也要對癥。
白亞平介紹說,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有些人在生活、工作中被一些難事、愁事、煩心事所困擾,精神壓力大,內心總是處于一種焦慮、失衡狀態,容易著急上火。所以滅肝火特別要調整情志、穩定情緒,因為焦躁情緒會火上澆油,而保持心情舒暢有助于調節體內的火氣。
春天的野菜是降火菜
春野菜如馬蘭頭,馬齒莧、菊花腦等,都有清熱降火的功效。建議大家可以在春季吃一些應季的野菜,涼拌、清炒都可以。不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還可以平衡祛火。春分過后可以吃一些梨潤肺除燥,梨的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吃法也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煮水等,還可多吃一些枇杷、百合、銀耳、蓮藕、山藥等食物也具有潤肺健脾功效。值得注意的是,春菜和梨相對性味偏寒,所以脾胃不好的人,特別是在春天出現“五更瀉”的人群應該少食,以免損傷脾胃。
另外,多吃新鮮的綠葉蔬菜水果,如黃瓜、橙子、苦瓜、無花果、豌豆苗、韭菜等,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胡蘿卜對補充人體的維生素B、避免口唇干裂也有很好的療效。此外,可以口服各類清涼沖劑,如夏桑菊沖劑、金菊沖劑等對“清火”也很有效。中醫認為,養肝可多吃豬肝或雞肝,尤其適合頭暈腦漲、眼赤目干、經常用腦者。白亞平還提醒,如果是輕微上火,通過飲食調理、生活調理一般癥狀都完全可以緩解。如果上火較重,則應到醫院看醫生,在中醫師的指導下對癥用藥物清火,即可平安度過春季上火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