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高干科博士 陳 明
最近,家住上海市普陀區(qū)的史阿姨因為“囫圇吞棗”吃盡苦頭。她總感覺肚子隱隱作痛,胃鏡檢查發(fā)現,幽門口橫臥一個深褐色異物,仔細一看竟是棗核。思來想去,她才記起前幾天冬令進補時燉了紅棗湯,當時吃得匆忙,可能不小心將棗核吞下,引起后續(xù)事故。
消化道異物在生活中很常見,如不及時妥善處理,可能會造成難以預料的后果。除了棗核,常見消化道異物還有很多種,比如橄欖、牙簽、魚骨、雞骨等,小兒常見紐扣、彈珠、硬幣,老人常見假牙、糯米類食團等。還有一種“季節(jié)性”異物胃柿石,由于柿子富含鞣質、果膠,在胃酸作用下易形成難消化的胃結石。
一旦誤吞異物,第一,保持冷靜,盡可能回想食物中比較銳利的部分,為診斷提供更多線索。第二,不要服用醋、飯團等腐蝕性或損傷消化道黏膜的食品。第三,若咽喉部不適感明顯,可先求助五官科,很多異物可能在口咽部就被攔下,比如魚刺就常扎在扁桃體隱窩處。若吞服的是較小的固體異物或光滑物品,按醫(yī)囑給予非可溶性膳食纖維飲食,促進異物排泄,并觀察異物的排泄情況。第四,不明異物或吞服金屬類異物者立即進行X線或CT檢查,確定異物的位置及其與周圍器官組織的關系;難以自行排出的上消化道異物,可在麻醉情況下,利用異物鉗、圈套器、網籃等輔助器械在內鏡下取出,術后輔以藥物治療及飲食管理。形狀復雜、位置“不巧”嵌插于消化道壁,累及周邊重要臟器或血管的異物,需要在胸外科、胃腸外科輔助下取出;合并復雜情況的甚至需要開胸、開腹手術。
建議大家吃飯時放慢節(jié)奏,專注進食,防患于未然;更要注意及時就診,別盲目自行處理?!?/p>
走走就累,要查腰
遼寧省人民醫(yī)院骨一科主任醫(yī)師 蔣 閱
很多老人有腰痛腰酸的毛病,走幾百米甚至幾十米就很累,下肢疼痛、麻木和無力,需要休息一會才能再走。這叫做“間歇性跛行”,可能是腰椎管狹窄的表現。
腰椎管和神經之間有較大的儲備空間,其中是脂肪組織。輕度狹窄早期只是侵占儲備空間,神經尚未受壓,通常沒有癥狀或僅有輕微腰部酸脹不適,休息后可緩解。隨著狹窄程度加重,行走時椎管內血流增多,導致容積進一步減少,神經受壓加重,出現腰痛、腰脹和雙下肢麻木、疼痛。蹲下休息后,椎管內血流減少,神經壓力減輕,癥狀消失。腰椎管狹窄在非活動狀態(tài)下的癥狀不多,醫(yī)生查體時難以發(fā)現陽性體征。
早期可采用保守治療,包括休息、腰背部肌肉功能鍛煉等。最好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擴大椎管。如今可采用椎間孔鏡和鏡下動力磨鉆,通過一個小切口就能完成手術。椎間孔鏡可通過正常的生理解剖通道椎間孔置入椎管內,不破壞脊柱結構,最大限度保持穩(wěn)定性。醫(yī)生會根據組織類型和手術部位選擇刀頭,柔和平順地處理椎管狹窄、韌帶肥厚等。一般術后次日即可下床。有心肺疾病的老年患者也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