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年深糧集團從湖南采購上萬噸大米,經深圳質監部門質量標準檢驗,該批大米質量不合格,重金屬含量超標。
2、東莞道窖多家米粉廠證實,當年從深糧集團購買了數百噸大米,用來加工米粉。
3、南方日報記者在廣州市場隨機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結果均顯示鎘超標,屬于不合格產品。
4、從金斯奇取得的米樣和排粉樣送檢結果顯示,湘潭直屬庫生產的“蓉城”牌大米的鎘含量是0.3mg/kg,超標50%;金斯奇排粉的的鎘含量是0.2mg/kg,超標一倍。
5、湖南省政協的一份議案顯示,近年來,湖南省出口(外銷)農產品因有毒有害物質超標,被拒的次數逐漸增多。
6、大米中的鎘污染主要跟農作物的種植地污染有關,長期食用超標鎘米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
湖南省多家國家糧庫相關人士投訴稱,2009年深圳市糧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糧集團”)在湖南購買了上萬噸食用大米,經深圳質監部門質量標準檢驗,該批大米質量不合格,重金屬含量超標,質檢部門的意見是不能儲備,只能用于工業用途。但隨著大米市場價格的上升,深糧集團又將這批問題大米向外銷售,流入口糧市場,嚴重危害消費者的身體。
南方日報記者經過多月調查發現,該批次問題大米為早秈米,來自中央儲備糧長沙直屬庫、湘潭直屬庫、常德直屬庫、益陽直屬庫以及湖南省糧食局直屬的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等中央直屬庫和地方糧庫。該批次問題大米被發現后,深糧集團只返退了一百余噸湘潭大米,其它的都被降價處理,并沒有用于工業用途。這些問題大米輾轉抵達珠三角的無數張餐桌上,對廣東人民的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危害。
近日,南方日報記者在廣州市場隨機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結果均顯示鎘超標,屬于不合格產品。廣東省最大米面公司之一的金斯奇公司也“中招”:記者抽檢其湖南大米原料和生產出來的排粉,結果均顯示不合格。
在問題大米面前,廣東省食品檢驗機制為何失靈?其中是否存在體制的缺陷和漏洞?記者展開調查后發現,湖南多數糧庫沒有嚴格的檢驗管理制度,在收購和銷售糧食時,它們既是生產者又是檢驗者,糧食的質量監督往往有失公正。同時,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兩個項目均未納入糧庫的檢驗范圍。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成希
策劃:譚亦芳
2009年的深糧集團“檢驗門”事件似乎陷入了“羅生門”:大米檢驗不合格按規定應禁止食用,但涉及其中的湖南糧庫負責經營的人士均認為,深糧集團將大米送檢并不是為了安全,而是為了壓低大米進價
萬噸問題大米流入廣東
李華(化名)是中儲糧湘潭直屬庫的一名干部,據其介紹,2009年,深糧集團從湘潭直屬庫采購1200噸早米。為打開深圳市場,湘潭庫從倉庫調出最好的稻谷,將其加工成優質大米,再用火車發往深圳南頭貨場。這批大米共用了17個火車皮,每車皮裝大約60噸大米,至2009年7月底全部發完。
長沙直屬庫業務經理陳堅、益陽直屬庫大米廠長譚飛躍、常德直屬庫業務科長劉安也證實,他們當年分別發了2000余噸大米到深糧集團。陳堅介紹,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發的數量最多,有5000噸以上。這些糧庫發送的大米一直到8月底才發完。
當年9月初,李華被深糧集團告之,深圳市質量監督局入庫檢查了這批湖南大米,檢測指標包括外觀、水分、雜質、黃粒、黃曲霉素、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等十幾項。檢驗結果表明,這批大米重金屬鎘達到《食品污染物限量》強制性國家標準的2倍以上。為慎重起見,深糧集團又多次取樣送檢,但結果還是超標。
轉眼間,庫里最好的稻谷竟成了問題大米,這讓李華徹夜難眠。
李華稱,雖然糧庫主要領導再三強調要封鎖消息,但這個消息還是震動了湖南糧食市場。涉事糧庫負責人第一時間領著糧庫的質檢員趕到深圳,經過再三檢驗,證實發往深圳的大米重金屬確實超標。
湖南金霞糧食貿易有限公司經理張軍生也證實了以上消息。張軍生解釋,我國已于2005年10月實施《食品污染物限量》強制性國家標準,其中規定白米中的鎘含量最高不能超過0.2毫克/千克,超標的糧食必須用作工業用糧,比如拿來做酒精。
“湖南幾家糧庫肯定不能接受這種處理方式。”陳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工業用糧跟口糧在價格上差別很大,每斤至少下浮一毛錢以上。如果退貨,加上運費損失,湘潭直屬庫最少要損失一百多萬,其它直屬庫則要損失幾百萬。
質檢被指價格戰
“深糧集團拿著雞毛當令箭,強硬要求退貨或就地銷毀,還以媒體曝光相要挾?!标悎哉J為,深糧集團檢驗大米重金屬含量,并不是為了維護食品衛生安全的公眾利益,而是為了追逐利益而使用的手段。據了解,深糧集團在各家糧庫購買的大米價格多為1.45元一斤,有的甚至是1.5元一斤。2009年下半年,這批湖南大米被運到深糧集團倉庫后,恰逢糧價大跳水,價格降到1.38元以下,每噸大米的價格相差120元到140元。而深糧集團一共在湖南進了各類大米10萬噸,按照這個價格,他們將損失1000萬以上。
陳堅透露,早在7年前,長沙庫就發了一批大米到深糧集團,被檢出鎘超標。深糧集團接著檢驗了其它湖南糧庫大米,發現鎘超標比較普遍?!暗捎谀菐啄甏竺變r格平穩,深糧集團并沒有拿此說事,還是繼續從湖南批發大米”。
根據合同規定,糧庫提供的大米必須符合國家食品衛生安全相關規定,其中包括鎘含量不能超過國家強制性標準,否則就算糧庫違約。“2009年糧價跳水以后,深糧集團幾次提出降價均遭到拒絕,他們便讓質監局來檢測湖南大米的重金屬含量,結果鎘超標,他們就拿出合同的規定,強硬要求退貨或就地銷毀。”
湘潭庫駐三眼橋辦事處負責人高博也認同以上說法,“湖南大米發往云南、貴州、廣西都沒有問題,但深糧集團故意整出事端,目的就是為了降價?!备卟┙忉?,湖南大米重金屬超標多多少少都有一點,深糧集團在此之前都心照不宣,但面臨巨大損失時,他們就將重金屬這個敏感的問題擺上臺面,迫使各家糧庫降價。
李華解釋,2009年上半年,由于儲備稻谷的輪換,且處于季節性消費淡季,大米市場較為平靜,深糧集團在此背景下采購了大米。但進入7月份,大米市場就處于價格的大幅波動階段,特別是早秈稻價格進入下降通道,9月份達到歷史最低點?!吧罴Z集團就在這個時間點發動了價格戰,將每斤大米價格至少壓低了5分錢。從當年11月份開始,國內市場稻米特別是早稻價格全面上漲,深糧集團又將這批早米高價對外拋售”。
涉及其中的湖南糧庫負責經營的人士均認為,深糧集團以最低的價格購進,以最高的價格賣出,獲利頗豐,至少賺了上千萬元,他們對深糧集團這一作法感到憤怒和不滿。
“我們不再與深糧集團發生任何業務往來,湖南的米,深糧集團不可能進到一粒!”陳堅說,2009年“檢驗門”事件以后,深糧集團遭到湖南國有糧庫的集體封殺。這幾年,深糧集團采購部門負責人連續派人到長沙庫要求采購幾千噸優質大米,承諾給予較大利潤,但都被陳堅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