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市民外出就餐時,在服務員把碗筷擺好后,會把開水倒入碗中,清洗一遍碗筷、杯碟。之后,服務員會再送上一壺開水,這才是供客人飲用的。阿華剛到中山時,對此舉大惑不解,明明是一家星級飯店,餐具都經過嚴格消毒,為什么還要用開水再“消毒”呢?
導游李小姐說,有一次帶了個中山團隊到外地旅游,當地水資源很缺乏,導游就在用餐前告訴大家,盡量不要在飯前沖洗碗筷,很浪費水。沒想到此舉引起客人的一片噓聲。
飯店:對此習慣習以為常
記者就此采訪了市內幾家飯店,相關人士均表示,對顧客此舉已經習以為常了。東區一家湘菜館的負責人說,他們每天都要準備大量的開水,供顧客在用餐前沖洗碗筷。為了招徠顧客,飯店還免費提供茶水供客人消毒碗筷。“雖然一年要浪費掉幾十公斤茶葉,但顧客接受就很值得。”飯店負責人表示。
相關人士:開水燙碗筷消毒效果不佳
那么餐前用開水消毒碗筷真能達到消毒的目的嗎?記者就此采訪了市內某醫院醫生,他表示,對餐具來說,高溫煮沸確實是最常見的消毒方式,很多病菌都能通過高溫消毒的方式殺滅。但是,高溫消毒要真正達到效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作用的溫度,另一個是作用的時間。
王醫生解釋,腸道傳播性疾病的微生物種類很多,常引起急性腹瀉的細菌有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霍亂弧菌、蠟樣芽孢桿菌等。這些細菌多數要經100℃高溫作用1-3分鐘或80℃加熱10分鐘才能死亡,加熱溫度如果是56℃,加熱30分鐘后,這些細菌仍可存活。另外,某些細菌對高熱有更強的抵抗力,如炭疽芽孢、蠟樣芽孢等。
因此,吃飯前用開水燙碗,因作用溫度和作用時間不足,只能殺死極少數微生物,并不能保證殺死大多數致病性微生物。王醫生說,要達到效果,煮沸、流通蒸氣或使用紅外線消毒碗柜等都是可選的方法。如果采用煮沸,要想做到真正消毒,一定要多煮一會兒,用紅外線消毒碗柜一般要維持15-30分鐘。
用酒消毒碗筷同樣不保險
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常用白酒來擦拭碗筷,以為這樣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其實不然。因為,醫學上用于消毒的酒精濃度為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在65%以下。所以,使用白酒擦拭餐具,是達不到消毒目的的。
小貼士:日常生活中的科學消毒方法
(1)煮沸消毒:將洗滌潔凈的餐具置入沸水中消毒2~5分鐘;
(2)蒸汽消毒:將洗滌干凈的餐具置入蒸汽柜或箱中,使溫度升到100度時,消毒5~10分鐘;
(3)烤箱消毒:如紅外消毒柜等,溫度一般在120度左右,消毒15~20分鐘。
化學消毒――使用餐具消毒劑進行餐具消毒。
化學消毒的要求:
(1)選用的消毒劑必須是經過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餐具消毒劑,不能使用肥餐具消毒劑進行餐具消毒;
(2)使用餐具消毒劑進行消毒的濃度,必須達到該產品說明書規定的濃度;
(3)將餐具置入消毒液中浸泡10~15分鐘,餐具不能露出消毒液的液面;
(4)餐具消毒完畢后應使用流動水清楚餐具表面上殘留的消毒劑,去掉異味。使用化學消毒時,應隨時更新消毒液,不可長時間反復使用。
洗碗機――洗碗機應經常檢修,保持其正常的工作狀態。
使用餐具洗滌消毒機進行餐具洗滌消毒,應注意下列問題:
(1)餐具在洗滌架上的擺放應符合設定的要求,不可亂堆亂放,以免影響洗滌消毒的效果;
(2)洗機工作水溫控制在80度左右;
(3)洗滌、消毒液應臨時配制,隨時更換;
(4)洗消完畢后,應檢查餐具洗滌,應檢查餐具洗滌、消毒的效果,達不到衛生要求的,應重新進行洗滌、消毒。
餐具洗滌、消毒合格的標準
(1)餐具表面光潔,無油漬,無異味,干燥。
(2)烷基碘酸鈉在餐具上殘留量低于0.1mg/100平方厘米,游離性余氯低于0.3mg/L。
(3)餐具上的大腸菌群少于3個/100平方厘米,不得檢出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