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吃太晚胃癌風險高
2019-11-06 20:01:02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與其想著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科學家更建議大眾防患于未然,注意飲食有節,特別是避免以下4個晚餐誤區。
1.晚飯太晚吃
三餐定時,肝臟和腸道等臟器記憶會遵循一定的生物鐘,形成健康規律的運作和排便。例如,大約每2~3天,胃黏膜上皮細胞就會在夜間胃腸休息時更新一次,如果晚飯吃太晚,胃腸就沒有休息,胃黏膜不能及時修復,長期以往,胃癌風險會逐漸增加。研究顯示,晚飯吃得越晚中風幾率越高。如果保證吃飯時間與睡覺間隔60~70分鐘以上,中風幾率可降低66%。此外,晚飯吃太晚還有膽結石、情緒病等風險。
2.晚飯吃太多
晚飯吃太多,更甚者,很晚吃很撐還吃完睡覺,會讓身體分泌大量的胰島素,加重胰島負擔,加速胰島老化,從而誘發糖尿病。
3.晚飯重口味
現代很多人口味偏重,中午吃得多就算了,晚餐還吃太咸太辣大魚大肉,容易誘發胃食管返流或消化不良、便秘等問題,影響睡眠質量。此外,夜里吃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會增高血脂,誘發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4.過午不食
晚餐吃少一點是沒錯的。但很多人為了減肥,嚴格執行過午不食的減肥方法,不吃晚飯或者只吃一點蔬果,胃會因為饑餓而收縮,造成上腹疼痛,過多的胃酸沒有食物中和會損傷胃黏膜。長期晚上不吃東西,輕則損傷胃壁,重則造成胃潰瘍或胃穿孔。
醫生建議,晚餐最好在18:00-20:00之間進行,也就是睡覺前的2-3個小時。為了健康著想,晚餐最好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