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句“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紅遍大江南北。可如今,“回家吃飯”這件再平常不過的事兒,在很多上班族看來卻成了奢望。日前一項調查顯示,在北上廣深,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準時回家吃飯,其中,上海45%,深圳45%,廣州44%,北京最少,只有38%。
的確,工作忙、應酬多、加班晚,回家吃飯的次數慢慢減少,有時即使回到家吃飯也是晚上八九點了。正在看文章的你,已經有多久沒回家吃飯了?如何科學、健康地吃這一頓?《生命時報》特邀權威營養專家為你補上一課。親愛的,今天回家吃頓飯吧~
與以前相比,在如今的大城市,按點吃晚飯幾乎成了中青年人的一種奢望。《生命時報》曾在官方微博上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有54.2%的人在晚7點前吃飯,通常在晚7~8點吃晚飯的人占33.3%,而12.5%的人在晚8點之后才能吃上晚飯,經常在晚10點后吃飯的人也不在少數。
通過調查我們不難發現,將近一半的人晚飯吃得有點晚了。國人吃晚飯為何越來越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分析:
首先,人們工作越來越忙,大城市中加班已成普遍現象,晚上走在路上,你能看到很多燈火通明的寫字樓,很多人在里面加班,吃飯自然早不了。
其次,晚餐在這個時代被賦予過多的內涵,吃飯本身變得不那么重要,而是成為談生意、忙應酬的飯局,很晚才吃、吃到很晚都很平常。
再次,隨著交通的發展和城市的擴張,城市中每天橫穿東西南北上下班的人不在少數,人們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時間越來越多,到家時間越來越晚,晚飯時間自然延后。
晚飯不按時,身體會“遭殃”
我們的胃是個十分敏感的器官,如果不按時按點吃飯,它就會起來“反抗”,甚至影響人體其他系統的工作。除了損傷記憶,范志紅和解放軍309醫院營養科主任左小霞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吃飯太晚還有諸多危害,對健康極為不利。
導致肥胖
長時間饑餓讓人對食物非常渴望,到家后饑不擇食,往往是抓到什么就吃什么,更愛吃拆袋即食的垃圾食品。而一身疲憊地湊合吃完晚飯,很多人常是簡單洗漱下就躺在床上休息了。
殊不知,飯后血液中糖、脂肪含量升高,再加上缺乏運動,熱量過剩,從而轉化為脂肪,易導致發胖。
增加中風幾率
2011年,在歐洲心臟學會年會上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晚飯吃得越晚中風幾率越高。相反,早點吃飯,保證吃飯時間與睡覺間隔60~70分鐘以上的人,發生中風的幾率可降低66%。
胃癌風險高
日本東京大學針對胃癌患者進行的研究發現,38.4%的人吃飯太晚或時間不規律。
研究人員分析認為,胃黏膜上皮細胞壽命很短,約每2~3天就要更新一次,更新過程一般在夜間胃腸休息時進行,如晚飯吃得太晚,胃腸得不到休息,胃黏膜便不能得到及時修復,久而久之可能增加胃癌風險。
影響睡眠
胃腸被迫“加班”直接影響睡眠,導致入睡困難或多夢、淺眠甚至失眠等問題,時間久了讓人無精打采,甚至導致記憶力衰退、神經衰弱等。
結石病高發
進餐后4~5小時是人體的排鈣高峰時段,如果晚餐吃得太晚,當排鈣高峰到來時人們已經入睡,尿液不能及時排出,尿中大量的鈣就會沉積下來,久而久之可能形成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結石。
情緒失控
饑餓感容易讓人情緒失控、失去耐心,遇事容易急躁,控制不住地想要吵架、訓斥別人。調查顯示,“路怒族”現象和吃飯太晚導致的饑餓和低血糖密切相關。
易出事故
吃飯太晚往往意味著餓得太久,沒有及時吃飯可能導致低血糖,這對大腦功能損害很大,會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犯錯和出事故,甚至誘發車禍。
回家吃飯六大好處
許多人因忙于工作、應酬,回家吃飯的次數慢慢減少。其實,和家人一起吃飯有不少健康好處。《生命時報》綜合美國《健康》雜志的報道,盤點了在家吃飯的六大健康好處。
1孩子吃得更健康
2000年一項調查發現,在家里吃飯的9~14歲的孩子,吃果蔬最頻繁、最多,而且吃油炸食品較少。另外,他們的飲食含有更多的關鍵營養成分,如鈣、鐵和纖維。哈佛醫學院肥胖預防項目主管馬休?W?吉爾曼教授是該調查第一完成人,他表示在家吃飯是改善孩子飲食習慣的好機會,可以讓他們養成吃多種食物的均衡飲食習慣。
2避免吃太多
外出就餐雖然便捷,但也會攝入更多熱量,因為飯店提供的飯菜分量在增加。平均而言,飯店飯菜的熱量比家常飯高60%。研究發現,上的食物越多,人吃的越多,導致腰圍不斷變粗。
3改善不良習慣
每周在家吃飯5次以上能明顯降低少年吸煙、喝酒和吸毒的風險。據美國一份報告,每周在家吃飯不到3次的少年,服用處方類精神藥物的風險升高3.5倍,服用大麻的風險升高3倍,吸煙風險升高2.5倍,喝酒的風險升高1.5倍。
4孩子成績更好
每周同家人一起吃飯不到3次的孩子中,成績差的占20%,而經常在家吃飯的孩子中,這一比例僅為9%。孩子在家吃飯時會同家人交談,可以學習到新的知識,并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5幫女性減壓
美國楊百翰大學的研究人員曾針對IBM公司員工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坐下來和家人共進晚餐,能緩解職業女性一天長時間緊張工作帶來的壓力和疲勞,但是這一點對男性并不十分明顯。
6更省錢
美國2007年一項調查顯示,一個美國家庭每年在家吃飯平均花費3465美元,在外吃飯花費2668美元。不過在外吃飯只占30%,計算下來,在外吃飯平均每餐需8美元,在家吃飯只需4.5美元。
五招“拯救”被推遲的晚餐
盡管有諸多無奈,但身體是自己的,每個人都需要主動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如何“拯救”被推遲的晚餐?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最佳時間晚6點半
腸胃消化食物需要時間,左小霞建議,大家應努力讓自己在晚6點半左右吃上晚餐,最好別超過8點。因為最好在睡前3~4小時吃晚飯,否則將影響睡眠、增加肥胖風險等。最佳地點盡量回家吃左小霞呼吁,上班族應提高工作效率,盡量少加班,努力將應酬、聚餐安排在中午,爭取每天按時回家吃飯。
研究顯示,在家就餐將吃得更營養,有助于控制體重,預防多種慢性病。回家吃飯還能幫孩子養成更合理的飲食習慣,提高學習成績,讓家庭關系更和諧。
營養晚餐幾分鐘就能搞定
范志紅表示,即使再忙也要按點吃飯,如果不能按時下班,上班族可在辦公室里備點吃的,比如燕麥片、奶粉、葡萄干、干紅棗、堅果、水果等,用幾分鐘自制一份營養晚餐。可以先用熱水沖泡燕麥片,加點奶粉、葡萄干、核桃仁等,再補充一個水果,基本上就能保證營養了。
此外,在車上也可以備點食物,以便堵車時提升血糖,緩解饑餓感和焦躁情緒。
點外賣遵循營養原則
很多人總是想著等忙完再吃,卻不考慮胃的感受。如果非加班不可,也應叫個外賣,但一定要充分考慮營養,遵循不點煎炸食品,保證有蔬菜、粗糧,最好再配個水果的營養原則。
點洋快餐時,最好放棄炸雞、炸薯條等油炸食品,將甜飲料換成不甜的熱紅茶或牛奶;點中餐時,要注意葷素搭配,比如兩個三鮮餡兒的包子,搭配一碗小米粥,再吃一盤白灼生菜或海帶絲,營養就比較平衡,包子、餃子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得已晚吃四類食物來“救急”
如果由于各種原因,無法按時吃飯,不得不在9點以后才吃的話,范志紅建議,最好選擇谷物、豆類、奶類和水果,這四類食物脂肪含量低,消化吸收較為容易,不會給胃腸帶來負擔,如小米粥、熱湯面、疙瘩湯等。
在外就餐四大建議
然而,仍有些人不得不出席各種應酬,對于他們而言,“家常便飯”成了“奢侈品”。對此,范志紅提出了以下建議:
1少喝酒
酒量好的人并非對酒有天然抵抗力,他們的身體會更多地受到酒精危害,因為不醉不等于不帶來高血壓、動脈硬化和脂肪肝等疾病。此外,甜飲料易導致肥胖,也要盡可能少喝,代之以清茶。
2先吃主食
宴飲時總是先吃菜,后上主食,待菜過五味之后卻早已沒有了吃主食的胃口。這樣的飲食使得身體能量主要來自脂肪和蛋白質,會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大量有害廢物。而若有清淡的主食相伴,則會減小危害。
3避開煎炸食品和高脂肪菜肴
多點相對清淡的菜肴,如涼拌、清蒸、燉菜、湯菜等。
4多吃蔬菜和豆制品
餐桌上總會有些綠色蔬菜,即使葷菜中也常配有香菇、木耳、冬筍。可以有意識地把筷子伸向這些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