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酒醉”可以說是常見的,還有幾種“怪醉”現象時有發生,尤其是在長假期間易發生,卻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油醉”
一般發生在飯館廚師或家庭操廚的主婦身上。逢年過節或家中宴客之時,主廚者經過精心操作,烹調出滿桌的美味佳肴之后,自己卻啥也不想吃,并常感胸悶頭暈、喉頭不暢、欲吐不能、四肢無力,一般人稱之為被“油煙氣熏昏”了,其實這就是“油醉”。因為在高溫烹調時散發的油煙中,有一種叫做丙烯醛的物質,隨呼吸進入人體,會引起中毒反應,使心律顯著減慢,呼吸不暢、血壓升高。而油溫越高,烹調時間越長,丙烯醛及其聚合物的濃度就越高,因此要改變高溫煉油及見油煙才炒菜的習慣,同時要改善烹調環境,廚房應安裝排氣設施或抽油煙機,以避免操廚者吸入丙烯醛。
“飯醉”
逢年過節或暴飲暴食之后,會有人出現這樣的情況:疲憊困倦、昏昏欲睡,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人體生理功能的調節作用所造成的。經實驗證實,健康成年人餐后的腦血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膳食色、香、味的刺激,進餐時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增強,消化液分泌顯著增多,同時在食物的消化過程中,消化系統還要匯集大量的體液,以利食物的消化、吸收、轉化和利用。因此,機體的血液就要進行迅速的重新分布,較多的血液將集中到消化器官,而大腦及其它部位的供血量相對減少,引起腦暫時缺血,嚴重的甚至會造成腦缺血性中風,因此,應注意飲食有節,不能暴飲暴食,飯后不宜立即從事緊張工作或劇烈運動。
“茶醉”
飲茶有提神醒腦、消食化痰、解毒利尿等作用。但飲茶也有所不宜,飲用不當也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宋代蘇東坡曾說:“世固不可無茶,但暗中損人不少。”有的人即會發生“茶醉”。如不常飲茶者在空腹時頻飲濃茶,就有可能引起心慌、心率加快、情緒緊張、四肢乏力、手足微顫等。另外,茶葉中所含的咖啡堿有興奮神經的作用,如一次大量飲濃茶,超過了平時的耐受性,也會使人產生情緒激動、神經緊張、胃腸不適等反應。因此,飲茶宜淡、不宜過量,特別是患有心臟病、高血壓、胃病、便秘、神經衰弱、缺鐵性貧血、心動過速等疾病者,更不宜飲濃茶。
“水醉”
“水醉”亦稱水中毒。一次飲水過多過快,就可能發生“水醉”現象。輕者倦怠無力、口角流涎、惡心嘔吐、胸悶腹脹、焦躁不安,重者可能出現譫妄、精神錯亂、癲癇或昏迷。如一位女大學生因發現患卵巢囊腫,在做B超檢查前醫生囑咐她要多喝水,她認為喝水越多檢查結果越準確,于是回家一杯接一杯地喝了30杯水,結果出現頭痛、惡心和煩躁不安、肢端刺痛,送到醫院還語無倫次地大喊大叫,最后經補充氯化鈉和脫水劑甘露醇等搶救治療,才脫離了危險。原來水醉的原因就是大量飲水導致鈉、鉀等電解質紊亂乃至腦水腫。因此,飲水也應適量。
“煙醉”
“煙醉”實質上是尼古丁及香煙煙霧中其它有害物質共同致人中毒的結果。香煙中的尼古丁有劇毒,人的致死量約為50毫克(約等于40支香煙),其它有害物質還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化物等。較大劑量的尼古丁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及心血管、呼吸、消化、生殖等系統均有損害,如一男性青年,一次在半小時內連續吸煙10余支(隨即出現惡心嘔吐、意識模糊、陣發性頭痛伴全身肌肉顫動、恐懼不安、語言錯亂、定向力差、反應遲鈍。檢查還發現有血壓升高、心率減慢,這就是“煙醉”。平時在感冒、體質虛弱、伏案工作、夜戰方城時連續過量吸煙,也極易發生煙醉現象。煙醉還是一種慢性中毒過程,時間一長煙醉者身體就會發生器質性病變,造成更嚴重的危害,因此應提倡戒煙,以防中毒,危害健康。
“谷醉”
“谷醉”又叫“迷昏麥”,是赤霉菌在小麥出穗揚花時節感染麥粒使之,含有大量有害毒素,人食用后,一般在10~30分鐘即可發病,輕則出現惡心、眩暈、腹痛、嘔吐、全身乏力、顏面潮紅、行路蹣跚等,嚴重的還會引起呼吸、脈搏、體溫和血壓的改變。預防“谷醉”,首先是要選擇抗病力強的麥種,其次是小麥收割后要及時脫粒、曬干,貯存期間要勤翻、勤曬和通風,如有被赤霉菌感染的麥粒應丟棄不用,也不能加工成面粉后食用,以防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