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到一個女性朋友轉發的一條微博里說,因為不飽和脂肪酸能夠緩解痛經,所以女生每周要吃上2-3次三文魚。只怕是每一個大嚼三文魚的女性的背后,都有一個默默買單的男性。想著幫男同胞解圍的我,在微博后評論了一句說這個并沒有依據,卻被朋友以“有時要給自己吃三文魚找個理由”為由狠狠地吐槽了我“不懂女人”,弄得我好不傷心。
然而最近讀到的一篇論文卻讓我眼前一亮,仿佛男同胞也有了翻身的機會。2012年3月,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GeneralHospital)專攻生殖內分泌和不育的阿塔曼教授(Attaman)等人在《人類生殖》雜志( HumanReproduction )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認為精子的數量和質量可能與脂肪的攝入有關。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阿塔曼統計到了99名男性在過去的一年內吃下的食物或飲料的數量和頻繁程度,并采了他們的精液分析精子的數量和活性。在比較了諸多的數據之后,阿塔曼發現日常脂肪的攝入可能和精液質量有著一定的關系,部分差異在統計學上已經達到了明顯的程度??傮w說來,脂肪攝入越多,精子密度就可能越低。此外,阿塔曼還發現ω-3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和正常的精子形態比例呈正相關(看,男人吃三文魚的理由來了)。
有意思的是,通過食物攝入的脂肪酸種類并不會影響最終精子內的脂肪酸含量。對于那些飽和脂肪酸來說這很好理解:由于在人體內也會合成飽和脂肪酸,所以比起從食物中攝取,精子內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更有可能與這些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相關。
然而哺乳動物并不能合成多不飽和脂肪酸,因此這些脂肪酸只能從外界獲得,比如食用魚類。但阿塔曼發現,食物和精子及精漿內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水平的聯系有限,他認為這可能是對飲食的測量有缺陷造成的,還有種可能性是與睪丸內不飽和脂肪酸代謝的酶有關。換而言之,飲食影響精子和精漿中脂肪酸含量的機制仍然不很清楚,阿塔曼認為這可能是飲食和新陳代謝共同作用的結果。
阿塔曼認為他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中,他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得了這些參與者的飲食信息。雖然曾有人論述過問卷調查在營養學中的可靠性和可重復性,但阿塔曼依然認為這種取樣方式可能會帶來一定的人為偏差;而在實驗中,由于每名參與者只提供的一次精液,阿塔曼也擔心樣品的缺乏重復性會影響整個實驗的結果;除此之外,阿塔曼也考慮到了實驗器材可能帶來的影響,最后阿塔曼表示,需要增大樣本量進一步確定這些研究結果。
看來,研究是初步的,機制是不明的,離真正搞清脂肪和精子質量的關系還是得假以時日的。不過拋開這篇研究科學上的意義不談,在生活中倒是可以拿來多騙點魚吃的――誰說只有女性可以用保健的名義去大快果頤?男性一樣可以有!并且多吃魚的時候還大可理直氣壯地拿出這篇研究論文來搪塞一切女性的質疑。話又說回來,倘若我幼稚到認為女性會為她的另一半默默買單,那才是真的不懂女人――這頓三文魚多半還得男同胞自己掏腰包。
作者的PS:當然,與其自己吃三文魚提高精子質量,不如多請妹子一起吃三文魚以便增進感情,增加讓精子派上用場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