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對“順序”與食之有“道”
2018-11-18 12:19:01
你吃對“順序”了嗎? 隨著近幾年來腸胃疾病的與日俱增,一些健康專家在探究其中潛藏的一些問題時發現,這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吃錯了順序”。 各類食物中,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無需通過口及胃來消化,而是進入小腸被吸收;米飯等淀粉類食物以及含蛋白質成分的食物,則需要在胃里停留1~2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跟消化液胃酸產生化學作用,等完全分解之后,才會被小腸所吸收。 如果您進餐時先吃飯菜,再吃水果,消化慢的淀粉蛋白質會阻塞著消化快的水果,所以食物就會一起攪和在胃里。水果在體內37℃左右的高溫下,容易腐爛產生毒素,這就是身體病痛的原因之一。 至于飯后吃甜點,最大害處是會中斷、阻礙體內的消脂過程,胃內食物容易腐爛,被細菌分解成酒精及醋一類的東西,產生胃氣,形成腸胃疾病。 飯后喝湯的最大問題則在于沖淡食物消化所需要的胃酸,容易阻礙正常消化。那么,湯該在什么時候喝呢?西餐的湯總是第一個上,并且量不太多,一小碗而已。這合乎養生原則,因為適量的湯可在餐前用來暖胃。 另外,平日應該多喝水,但涉及進食這件事時,喝水(包括湯、酒、茶等流質液體)也有禁忌:吃飯前15分鐘,最好不要喝。 食之有“道” 熟食高溫煮食,可以殺菌滅毒,能把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分解、揮發,或轉化為無害的物質。 配食應注意細、粗糧的搭配,葷、素食的搭配,寒、熱性的搭配等;同時還要注意烹調方法。另外,食物間也存在著配伍禁忌。 節食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適當節食還具有抗衰老和延年益壽之特殊功效。 博食不偏食、不挑食,才有可能獲得平衡而足夠的營養。 生食一般的瓜果蔬菜經過高溫,包括維生素在內的許多成分都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生食一般則無此弊端。 熱食中醫認為,人之熱腹不宜承受過多冷食,即使盛夏也不宜多進冷食。但古人認為,熱食應有限度,喜食燙物者,多壽命短促。 時食飲食要講究定時、定量。有的人不注意飲食的時間性,久而久之就會引起消化功能失常,出現食欲減退和胃腸疾病。另外,在不同季節,飲食、配膳、調味也要隨之改變,以適應氣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