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顏護膚的最佳食療湯料大全
2018-11-18 06:31:02
中醫認為,面色的好壞與脾相關,如青春痘多因脾濕熱盛所致;蝴蝶斑多因肝郁脾虛所致;面黃無光澤是脾虛氣血不能上承的表現。春天萬物升發,人體的脾功能也隨之旺盛。因此,春季養顏當以健脾、活血通絡的食療為佳。 燕窩冰糖粥:取燕窩3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共煮至粥狀即可食用。若再加入甜杏仁5克同煮,其美容效果更好。 功效:有潤澤皮膚、補血養顏之功效。 黃芪紅糖粥:黃芪、紅糖各30克,粳米100克,陳皮6克。將黃芪洗凈切片,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將粳米淘洗干凈,與陳皮、紅糖放入鍋中,再倒入黃芪汁,加清水適量,煮至米爛熟即成,佐餐食。 功效:紅糖味甘甜,性溫潤,有潤心肺、和中健脾、緩肝氣、補血、破淤之功效;黃芪味甘,性溫,有固表止汗、托瘡生機的作用;陳皮味辛、苦,性溫,有理氣健胃、燥濕化痰的作用。此粥有益氣養顏的功效,適用于氣血虛弱所致顏面蒼白無華者。 大棗粥:取粳米60克、大棗10枚,煮粥,佐早餐食。 功效:大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常吃大棗粥,可使人面色紅潤、精神煥發。 美容粥:白米100克,雞湯1200毫升,川芎3克,當歸10克,黃芪5克,紅花2克。將米淘洗干凈,用清水浸泡;當歸、川芎、黃芪切成薄片,與紅花一起裝入小布袋中;將米及裝藥小布袋一起放入煮粥的鍋內,加雞湯、適量水大火煮開,小火煮稠,撈出藥袋即成,每日1~2次,溫熱時服用。 功效:此粥中加入補氣、補血、活血的中藥,可改善機體功能,使女性面部皮膚滋潤、細嫩。 養顏美容湯: 龍蓮雞蛋湯:龍眼肉15克,蓮子肉50克,雞蛋2個,生姜1塊,大棗4枚,鹽少許。將雞蛋隔水蒸熟,去殼,用清水沖洗干凈;龍眼肉、蓮子肉、生姜、大棗分別用清水洗干凈;蓮子肉去心,保留紅棕色蓮子衣;生姜去皮,切兩片;大棗去核。瓦煲內放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煲至水沸,然后放入以上原料,再改用文火煲2小時左右,加入鹽少許即可,佐餐食。 功效:具有寧心安神、養血潤膚的功效。 黨參砂仁豬肚湯:豬肚150克,黨參15克,高良姜20克,砂仁5克,生姜20克,油鹽適量。[制法]將豬肚去掉油脂后,洗凈切塊備用;砂仁、黨參分別洗凈,高良姜和生姜磨成茸,與豬肚一起放進燉盅,加清水適量,燉盅加蓋,用文火隔水燉2個小時,調味后即可飲用。 功效:理氣溫脾。 芪杜薏米烏龜湯:烏龜1只(約300克),黃芪30克,薏米15克,杜仲10克,生姜2片,油鹽適量。[制法]①先將烏龜放進熱水鍋內,用文火慢慢燒開,直到把烏龜燙死,然后去掉烏龜殼和內臟,洗凈后斬件備用;②黃芪、杜仲、生姜分別洗凈備用;薏米略炒一下備用;③將上述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砂鍋內,加適量的清水,用武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2個小時,調味后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消腫、補腎。 眉豆陳皮鯉魚湯:鯉魚300克,白眉豆100克,陳皮10克,生姜少許,油鹽適量。 制法:①將白眉豆和陳皮(去白)、生姜分別洗凈備用;鯉魚去掉腮和內臟后洗凈,然后放進油鍋中略煎,直到顯得稍黃即可,備用;②將白眉豆、陳皮和生姜放進砂鍋內,加清水用武火煮沸后,把鯉魚放進去一起煮,直到眉豆爛熟即可加調味料,隨后飲用。 功效:健脾養胃,利水消腫。 淮山黨參紅棗泥鰍湯:泥鰍250克,黃芪15克,泥鰍15克,淮山30克,紅棗15克,生姜3片,油鹽適量,料酒適量。[制法]首先將泥鰍的頭去掉,然后洗凈備用;黃芪、黨參、紅棗分別洗凈,裝入布袋子中,扎緊袋口,與泥鰍、生姜一起放進砂鍋中,加清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個小時,然后撈出藥袋,調味后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和胃,補氣養血。 鳙魚黨參湯[用料]鳙魚1000克,黨參10克,草果2克,陳皮、桂皮、干姜各3克,胡椒10粒,油鹽適量。[制法]將鳙魚剖開,去掉內臟和腮,洗凈備用;黨參、草果、陳皮、桂皮、胡椒和干姜分別洗凈,與鳙魚一起放進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煮開,改用文火煮至魚肉熟爛,放精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溫補脾胃。 川黨參杏仁鴨湯:老鴨半只,黨參、熟地各10克,北杏仁克,油鹽適量,料酒少許。貝母各5[制法]①鴨子洗凈后斬件;杏仁用開水燙去衣備用;黨參、川貝母、熟地分別洗凈備用。②將上述材料一起放進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繼續煮2~3個小時,調味后即可飲用。 功效:滋陰潤肺。 鵪鶉黨參淮山湯:鵪鶉1只,黨參10克,淮山20克,油鹽適量。 制法:首先將鵪鶉剖開,去掉內臟,洗凈后切成塊備用;黨參、淮山分別洗凈,與鵪鶉一起放進砂鍋內,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繼續煮1小時,最后加上調料即可。 功效:滋養肝腎,補益脾胃。 黃芩豬肺湯:酒黃芩15克,蘇子6克,生姜10克,豬肺500克,食鹽、大蒜、蔥段、醬油、味精各適量。[制法]將豬肺洗凈,放人沸水中氽去血水,切成塊備用;酒黃芩、蘇子、生姜用布包好,一同放人砂鍋中燉煮,至熟爛后,加入調味晶即成。[使用要訣]食豬肺飲湯。 功效:清熱宣肺,化痰止咳,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