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熱衷于購買一些好吃的“中藥零食”作為日常保健產品,比如說桂圓、紅棗和阿膠糕等。但是,這些中藥零食作為“藥”,既有特定的藥理功效,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吃不對不僅不能養生,反而會傷身!中醫師提醒,一些中藥零食并非人人適合,不對癥的人吃多了能要命,大家一定要謹慎選擇。
1.龜苓膏:胃寒脾虛者少吃
正宗龜苓膏的原料是鷹嘴龜和土茯苓,再加上生地黃、金銀花、菊花、蒲公英等藥物一并制成,有清熱解毒、滋陰補腎、潤腸通便等功效。
也因為這些功效,龜苓膏性偏寒涼,胃寒及脾胃虛弱的人還是少吃為妙。另外,龜板還有興奮子宮、促進血循環的作用,所以孕婦和生理期女性不宜多吃。
2.酸梅湯:感冒咳嗽者忌食
打火鍋的時候,酸梅湯是非常常見的飲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烏梅,其中所含的檸檬酸能促進維生素和酵素的吸收,幫助消除疲勞,烏梅中的蘋果酸能將適量水分導流至大腸,促進排便。
酸梅汁可以緩解口臭和宿食,但是咳嗽多痰、感冒發熱的人最好忌食烏梅,胃寒、大便稀溏的人也要少飲酸梅汁。
3.桂圓干:體質燥熱者慎吃
桂圓干甜甜的,小編也喜歡沒事吃一把,但前提是這東西對癥――桂圓有養血補腎、養心安神的功效,體質虛寒、虛弱、容易疲憊的人堅持適量吃桂圓后,可以“滿血復活”。
但它性熱,體質hi燥熱的人吃了容易出現口干、大便干燥深追流鼻血等上火癥狀。
4.薄荷糖:陰虛血燥者忌服
薄荷也是中藥,土名為“銀丹草”,廣泛用于驅風、消炎、止癢等藥品中。薄荷糖里含一定量的薄荷提取物,有清利咽喉、發散風熱、疏肝解郁等作用,有助緩解頭痛、感冒、咽喉腫痛等病癥。
但是陰虛血燥、肝陽偏亢、表虛汗多者應忌服。
5.紅棗:痰濕偏盛者慎食
據中醫里記載,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的功能;而現代的藥理學則發現,紅棗含有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等豐富的營養成份,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
但大棗的滋膩之性容易助濕,使痰濕滯留在體內難以清除,加重癥狀。因此尤舌苔厚膩、口甜和面部浮腫等痰濕癥狀的人要慎吃紅棗。體質偏熱、感冒初期患者、糖尿病患者也要少吃紅棗,避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