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上@飯桶姑娘發起了一個#最討厭吃的菜#的話題討論,做了一個“你喜歡不喜歡吃香菜”的PK。結果讓大家很驚訝。截至2013年12月11日下午14:06,居然有13580位網友討厭吃香菜。一說到挑食,一般都會認為這是小孩子的才會有的壞習慣,實際上我們有很多大人也會挑食。在醫學上,這也算是一種毛病,叫做“選擇性進食”。一般說來,吃的食物種類多一點,更有益于健康。你有權利討厭任何菜,當然你也有義務去了解挑食對于健康的危害。在口味與健康之間,再艱難,你也得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
成人挑食尷尬習慣難責怪
法式薯條、黃油意大利面、番茄醬意大利面、素比薩、水煮西藍花、老玉米、不含堅果的蛋糕曲奇──如上這些是希瑟?錫爾所能接受的全部食物,她的進食范圍狹窄到令人“發指”的地步,沒錯,她吃這些食物,而且只吃這些。
你對錫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被慣壞了的獨生子女?還沒長大的頑童?然而,我們的這位錫爾女士是一位39歲的成熟女性,有3個可愛的孩子,并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首府羅利擁有自己的公司。但她卻很“挑食”,而且只能吃如上這些食物,如果把素比薩換成意大利辣香腸比薩,她的整個飲食系統都會像遭受了大地震一般,大腦也會僵住,整個人幾近崩潰,完全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小時候,別人能理解這種挑剔,”錫爾說,“現在,情況就變得很尷尬。”
曾幾何時,挑食被看做是孩子們的專利,如今,越來越多的成年挑食癥患者正迫使臨床醫生、醫學專家把飲食紊亂相關疾病重新分類。
迄今為止,研究者還沒有找到造成挑食癥的具體原因,但絕大多數挑食癥患者的臨床表現都是只吃同一類紋理、氣味、味道的食物。專家們正在努力探尋進食范圍和生理、心理疾病之間的對應關系,美國挑食癥患者普查行動也于近日在杜克大學展開,他們希望挑食癥患者可以記錄、報告自己不同尋常的飲食表現和習慣,并通過此次普查行動促進挑食癥治療技術的進步。
幸好,錫爾現在還沒有發現由此引發的健康問題,在研究中心進行治療后,她又發現了挑食癥的其他消極影響,譬如她總是在擔心人們在對她品頭論足,顯然,挑食癥影響到了這位成功女性的自信心。盡管如此,錫爾仍然不確定自己是否會在將來嘗試新的食物,“做出改變并不取決于我愿不愿意,問題的關鍵在于──我能不能,我的胃、我的身體是否允許。”
挑食也是一種病?
與錫爾、斯科特和鮑勃相類似的人群曾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迷惑了臨床醫生和醫學專家,因為他們的行為舉止和傳統的厭食癥不太一樣。通常來說,厭食癥是由于人們懼怕體重增長,拼命維持較低的體重而導致的過分節食、拒食,但挑食癥絕非如此,患者并不是靠計算一種食物的卡路里含量來決定是否進食,而是通過觀察食物的材質、紋理,感受食物的氣味,以及一些連他們自己都說不出來的詭異理由來決定是否進食。
舉例來說,一些挑食癥患者只吃白色或灰白色的食物,譬如最普通的水煮面條和奶酪披薩。因此,如果隱藏得好,成年挑食癥患者一般不會像厭食癥患者那樣被別人看出來,畢竟他們不會瘦到皮包骨的地步,也不會在餐廳里拿著食物熱量表點菜。但他們的進食范圍顯然太過狹窄,甚至已經影響到了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錫爾就曾因此對朋友撒謊,并盡量回避派對和商務午餐。更糟糕的是,盡管她努力地隱藏自己的挑食癥,但還是擔心孩子們會繼承或效仿她的飲食習慣。此外,長期的挑食也會導致營養不良或骨骼、心臟等方面的疾病,而這正是臨床醫生最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曾幾何時,挑食被看做是孩子們的專利,如今,越來越多的成年挑食癥患者正迫使臨床醫生、醫學專家把飲食紊亂相關疾病重新分類。將于2013年出版的新一代《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也計劃將挑食癥(在手冊中叫做“選擇性進食”)列入其中,到那時,社會可能會給予挑食的成年人更多寬容。
治愈方法仍未出現
迄今為止,研究者還沒有找到造成挑食癥的具體原因,但絕大多數挑食癥患者的臨床表現都是只吃同一類紋理、氣味、味道的食物,因此,許多醫學專家認為此類患者在進食方面有一些強迫癥的征兆。幸而,專家們正在努力探尋進食范圍和生理、心理疾病之間的對應關系,美國挑食癥患者普查行動也于近日在杜克大學展開,他們希望挑食癥患者可以記錄、報告自己不同尋常的飲食表現和習慣,并通過此次普查行動促進挑食癥治療技術的進步。
杜克大學飲食紊亂研究中心的主管南希?祖克爾也是全美挑食癥患者普查行動的一員,每當成年挑食癥患者向她尋求幫助時,南希首先做的是幫助患者重建自信,讓他們有足夠的心理能量與這種疾病和諧共處。然后,她會系統化地研究患者的飲食結構,并向他們推薦新的食物。這種療法曾經在兒童挑食癥患者中獲得成功,但對成年患者所起到的效果尚待時間檢驗。
為了避免3個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錫爾女士已經向研究中心尋求幫助。還好,如今只有最大的孩子――5歲的莎拉有一些挑剔的跡象,并對錫爾故意隱藏進食習慣的行為表示不解。在她看來,媽媽從來不與自己一起吃飯,即便一起吃飯,她也只是吃一點點,等自己和弟弟妹妹都吃完了,再偷偷吃一頓大餐。而在錫爾看來,每當莎拉在飲食方面表現出一點點的挑剔,她都會覺得很不舒服,于是她就會不斷地懇求莎拉再多吃一口。
與挑食癥毫無瓜葛的人們可能會認為錫爾實在有點小題大做,可她清楚地知道挑食癥給自己帶來了多少不便,當遇到與朋友共同進餐的情況,她都只能以“我正在節食”或“已經吃過了”為借口,來逃避可能出現的尷尬。兩年前,錫爾去婆家過感恩節,為了逃避感恩節大餐,她也只能選擇和孩子膩在屋子里玩。
幸好,錫爾現在還沒有發現由此引發的健康問題,在研究中心進行治療后,她又發現了挑食癥的其他消極影響,譬如她總是在擔心人們在對她品頭論足,顯然,挑食癥影響到了這位成功女性的自信心。盡管如此,錫爾仍然不確定自己是否會在將來嘗試新的食物,“做出改變并不取決于我愿不愿意,問題的關鍵在于:我能不能,我的胃、我的身體是否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