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專家經常推薦多吃雜糧,多吃“全谷”類食物,如糙米、全麥面包等。所謂多吃“全谷”,就是把完整的谷粒脫殼后直接食用。不經過“精磨”處理,能保存糧食中天生含有的所有養分。全谷類食物對健康有諸多優點,其中之一就是維生素含量高。
維生素能幫助人體代謝正常進行。如果缺少維生素,人體就會發生代謝障礙,可能患上各種“維生素缺乏癥”,十分痛苦,嚴重者甚至會死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維生素確實是維持生命的要素,可是人們常常忽略這個問題。中國人每天所需的維生素很大一部分要從糧食中得來,特別是維生素B1和尼克酸。
在干燥的谷類種子中,不含有維生素C,也沒有維生素A和維生素D,只有在種子發芽時,才會合成維生素C。黃色的糧食當中含有少量胡蘿卜素,它可以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富含油脂的種子胚當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但可惜的是,在精白米面的加工過程中,種子胚已經被除去,所以精白米面做成的主食并不能為人體提供維生素E。
谷類中真正有價值的維生素,要數B族維生素了。人們知道,B族維生素是個大家族,主要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尼克酸(也叫做煙酸)、葉酸、泛酸和生物素等。除了維生素B12之外,上面提到的其他7種B族維生素,都可以在糧食當中找到蹤跡。實際上,人體所需的維生素B,和尼克酸,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糧食。
不過,谷類有個特點:它所含的維生素絕大部分存在于種子的外部,也就是種子的種皮、胚和糊粉層部分;中間部分,也就是質地精細的“胚乳”部分,含維生素的數量很少。如果把米碾磨得很精,變成潔白柔軟的精白米,就把表層這幾個部分全磨掉了,長期只吃精白米面的人自然很容易缺乏B族維生素。
相比精白米面,小米、糜子、玉米、高梁、蕎麥、燕麥等雜糧因為不需要過多的精磨,其中的維生素保存比較多,維生素B1、B2的含量都高于我們日常吃的精白米面,是膳食中營養素的很好補充。所以說,為了保證維生素的攝入,也應該經常吃些全谷食物和粗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