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按照中醫的理論來講,在四季中還有一個“長夏”。長夏位于夏末秋初,涵蓋了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每到夏末秋初,無論是衣物還是食物都特別愛發霉,就是因為此時正處長夏時節,而“濕”為長夏的主氣。
夏末秋初“瓜”字輩的要少吃
中醫認為脾的特性是喜燥惡濕,長夏濕氣本來就重,如果這個時候不小心淋雨,或是沒有及時更換被汗水浸透的衣物,就極易使脾臟為濕邪所困,從而出現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肢體困重等癥狀。這個時候你再多吃寒涼食物的話,就會更加加重脾胃的負擔,所以這個時候拉肚子的人也特別多。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特別注意飲食,護好腸胃,特別是冰鎮西瓜,這時能不吃就不吃了。
夏季人們對西瓜情有獨鐘,特別是涼爽可口的冰鎮西瓜,幾乎成為人們消解暑熱的必備品。但可能大家還不知道,其實西瓜還有一個外號,叫“寒瓜”。西瓜性寒解熱,食之冰涼,因此才有了這個稱呼。西瓜本來性寒,若這“寒瓜”再在冰箱里一放,簡直就是“雪上加霜”,盡管其清熱解暑的效果較好,吃上去很過癮,但多食對脾胃的傷害卻是很大的。有些人西瓜吃多了會拉肚子,甚至出現頭昏乏力、身體困重等現象,就是因為濕邪困脾所致。
其實不只是西瓜,甜瓜、黃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輩的食物都屬于寒涼食物。這個時候脾胃本就虛弱,若過食寒涼之物只會“火上澆油”,引起腹瀉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了。所以過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秋后暑熱“豆”字輩要多吃
不宜吃瓜類,但是夏末秋初暑氣逼人該如何應對呢?
綠豆
其實,生活中有些食物即可消暑又可化濕邪,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綠豆湯了。那汁液碧綠的綠豆湯不僅可解暑熱之毒,還可化濕,助你的脾胃解圍。
紅豆
其實不只是綠豆湯,綠豆的兄弟“紅豆”(也稱赤豆、赤小豆)也有這樣的功效。李時珍曾稱紅豆為“心之谷”,中醫認為其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由于紅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所以經常服用還有減肥的功效。對于愛美的女士而言,若是擔心因“貼秋膘”而致身材變形的話,可以配合著多喝些紅豆湯,即有消暑化濕,還可以維持你的曼妙身材,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