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的肝臟中,脂肪占肝臟總重量的3%~5%,如果超過5%,則屬于病理狀態,即脂肪肝。目前,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
根據“脅痛”、“痰痞”、“瘀血”等臨床癥狀及發病特點,中醫認為,脂肪肝的核心問題是脾虛,而脾虛又導致肝氣反侮傷脾。
病根在脾虛
脂肪性肝病的發生發展無不與脾虛密切相關。
引起脾虛的原因主要包括飲酒過量、膏粱厚味、貪逸惡勞等,或素體脾虛失運,加之情志不暢,導致肝氣郁結。
中醫理論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脾虛則痰濁阻于血脈,影響氣血運行,血行不暢可致血瘀,日久影響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導致津液停滯成痰,最終痰瘀互結。
同時,脾運化水濕的功能虛弱,易致水谷不化,痰濕蘊結,或濕困化熱,久則氣血痰瘀阻肝絡,形成“肝積”。
內外兼治用貼敷
脂肪性肝病分為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其中,單純性脂肪肝多表現為肝郁脾虛和肝郁氣滯,脂肪性肝炎多表現為濕熱瘀毒蘊結,脂肪性肝硬化多為肝絡瘀阻。
由于脾虛貫穿脂肪性肝病發生發展及轉歸的整個過程,因此治療以健脾益氣,顧護脾胃為主。隨著病情發展及患者體質的變化,又會出現血瘀、痰阻等情況,加以健脾疏肝、祛濕化痰、活血化瘀和清熱利濕等不同治法。
由于脂肪性肝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較為復雜,治療在飲食控制、加強運動的基礎上,采取內服、外敷、物理治療等多種手段綜合干預的治療方法。
內服代表藥主要是健脾疏肝丸,其功用為健脾和胃、疏肝理氣,外敷中藥有健脾疏肝貼、清熱解毒貼、活血化瘀貼等。
肝郁脾虛型的單純性脂肪肝,臨床多見胸脅脹滿、納呆脘悶、大便溏軟、舌淡、苔薄黃、脈弦細等癥狀,因此適合選擇健脾疏肝貼。肝膽濕熱型的脂肪性肝炎,臨床多見肝區脹悶、口干口苦、小便黃赤等癥狀,這類人群適合用清熱解毒貼。對于脂肪性肝病病程較久,出現瘀血阻絡,肝區疼痛較為明顯,舌暗有瘀斑的患者,活血化瘀貼最為適宜。
食療茶飲防治脂肪肝
由于脂肪性肝病與飲食及好逸惡勞的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和治療脂肪肝的最好方法。
下面介紹一個常用的治療脂肪性肝病的驗方:菊花、生山楂、白梅花、決明子,各取3克左右,泡水代茶飲。
輕度脂肪肝的早期階段可能沒有任何癥狀,肝細胞的脂肪化尚且是可逆的,只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相應治療,多半可以恢復正常。還可選用以下食療方。
芹菜黃豆湯。鮮芹菜100克,洗凈切片,黃豆20克,用水泡脹。鍋內加水適量,黃豆與芹菜一同煮熟后食用,一日一次,連服三個月,效果頗佳。
海帶絞股藍湯。海帶絲50克,絞股藍50克,澤瀉20克,草決明20克,生山楂30克,加水適量煎服,一日一劑,連用3~6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