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項研究發現,養成愛做飯的習慣有助于生活質量的提升,主要體現在飲食習慣的優化、省錢以及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
烹飪讓你更加快樂
一項囊括160名成年人的研究表明,經常自己做飯的人往往會有較為積極的心態,煩心的事也會少得多。此外,自己做飯的人相比下館子的人在挑選健康食物方面也會更加講究。其實不僅僅是做飯本身,與他人分享食物也會幫助提升自己快樂的情緒。最近一項為期八年的,囊括39000泰國人的研究結果就證明了這一論點。
自己下廚更加經濟
根據美國的一項為期六周的試驗,低收入人群被要求接受相關訓練,即自行去商鋪挑選食材并自己下廚做飯。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研究者們發現這些人群在理財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從此不再擔心沒有余錢購買吃的了。
自己下廚有助于養成更加健康的飲食習慣
高度加工的食物富含卡路里、鹽、糖以及飽和脂肪酸。2008年英國境內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們從高度加工的食物中獲取的能量達到了總攝入量的51%。而廚藝較好的人群如果每周至少5天自己下廚做飯,那么從高度加工食物中獲取的卡路里比例將相比前者下降3%-4%,相當于57-75大卡。這一數字聽上去可能沒有那么驚人,不過隨著時間的累積這一差異將變得越來越明顯。舉例來說,100克的巧克力棒與兩公斤的西藍含有相當的卡路里。
自己下廚會降低患II型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風險
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每周自己下廚5-7次的人群相比其他人群患II型糖尿病的風險要低15%,這一差異主要來源于體重的增加幅度。對于每周自己下廚11次到14次的人群來說,男性在調查期間中體重增加僅有3.02公斤,女性增加2.62公斤;而其他人群中男性體重增加加3.36公斤,女性體重增加3.85公斤。
此外,研究表明經常自己下廚的人們往往會重視食物的營養、食材的多樣性以及口感的豐富等等。這對于預防高血脂、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慢性腎病等代謝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誰教你做飯的?
根據對澳大利亞以及伊朗的人們進行調查,研究者們發現童年時期或青少年時期學會做飯會大幅提升其烹飪的自信心以及烹飪技巧,而母親往往是孩子們廚藝的啟蒙老師。因此,對于媽媽來說,讓孩子從小養成愛做飯的習慣有助于提高其一生中的生活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