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南寧一男子因愛吃生魚片、半熟牛肉等生肉而患上了肝吸蟲病及絳蟲病,住院除蟲后醫生發現他體內存活了長達5米的寄生蟲。這給愛吃生肉的朋友提了個醒,愛吃也要在健康安全的情況下滿足口腹之欲,千萬別惹蟲上身。
實驗證明,在厚度約1mm的魚肉片內含有的肝吸蟲囊蚴,在90℃的熱水中,一秒鐘即能死亡,75℃時3秒內死亡,70℃及60℃時分別在6及15秒內全部死亡。但在燒、烤、燙或蒸全魚時,可因溫度不夠、時間不足或魚肉過厚等原因,未能殺死全部囊蚴。可見用餐時除了要少吃生肉外,烹飪時間也要足夠才能殺死寄生蟲。現在,讓我們了解下部分動物體內的寄生蟲存在情況:
青蛙
盡管國家明令禁止不能捕食青蛙,但仍有部分人違反禁令,其實,從健康角度考慮,青蛙也吃不得。據古欽民教授介紹,青蛙是曼氏迭宮絳蟲的中間宿主,吃青蛙肉時,如果未死的曼氏迭宮絳蟲幼蟲進入人體,可導致眼裂頭蚴病、皮下裂頭蚴病、口腔頷面部裂頭蚴病、腦裂頭蚴病及內臟裂頭蚴病等,使人體組織遭到破壞,人會出現失明、昏迷、皮膚瘙癢甚至癱瘓等癥狀。所以,蛙肉雖鮮卻吃不得。
蛇
蛇吃青蛙,它是曼氏迭宮絳蟲的轉續宿主,體內同樣可能有曼氏迭宮絳蟲的幼蟲存在,如果處理不當,食后同樣可能得上述疾病。有專家在蛇的皮下、肌肉內和腹腔中發現數以千計的寄生蟲。當然,蛇可入藥,但其藥用與食用迥然不同。就蛇膽來說,藥用蛇膽的來源、泡制方式、服用方法和用量都有嚴格精確的規定。而餐桌上的蛇膽,講究個“鮮”字,都是從蛇腹中現取的。另外,有專家指出,鮮蛇膽里面雖含有促進消化的成分,但也含有許多由肝臟輸出的有毒物質乃至鞭節舌蟲等寄生蟲。盲目吞服鮮蛇膽,極易損害體內器官,誘發肝、腎功能衰竭。
淡水魚蝦
民間有“生吃螃蟹活吃蝦”的說法,其實,這并不科學。據古教授介紹,淡水魚蝦中有華支睪吸蟲的囊蚴寄生,可使人得華支睪吸蟲病(也叫肝吸蟲病),其癥狀表現如同肝炎。淡水蟹可有肺吸蟲寄生,能使人得肺吸蟲病,出現如同結核病似的咳嗽吐痰(鐵銹色)等癥狀,如果進入人腦,人易出現中風、昏迷等癥狀。所以淡水魚蝦一定要做熟了吃,像生魚片之類的生吃法最好遠離。
海水魚
海水中的某些魚可能有異尖線蟲寄生,但比起淡水魚來,情況并不是很嚴重,此寄生蟲進入人體,會使人出現腹瀉等癥狀,厲害的會出現腸糜爛、潰瘍等癥狀。
果蔬 據古教授介紹,除了上述動物之外,夏季在食用瓜果蔬菜類食物時要特別注意冼干凈,因為其面上可能有蛔蟲或鞭蟲的蟲卵,進入人體會在腸中發育成成蟲,導致蛔蟲病或鞭蟲病。還有菱角、荸薺,其表面可能有腸吸蟲的囊蚴寄生,食后會感染腸吸蟲,可能出現肚子疼、腸梗阻等癥。
螺肉
螺的種類很多,生長的環境也比較復雜,一些地方吃螺肉還是一種風俗。一些螺體內有寄生蟲存在,但由于寄生蟲所處的生長階段不同,對人體是否有害有所不同。如沼螺、涵螺、豆螺是華支睪吸蟲的第一中間宿主,被人食用后不會有多大危害。但有專家對采購的瑪瑙螺進行檢測后,發現管圓線蟲幼蟲帶蟲率達30%,它可使人頭痛、惡心、嘔吐、發燒、間歇性嗜睡或昏睡,少數患者可昏迷、躁動、精神障礙、頸部有僵直感;部分患者可有各種部位如頭、軀干、四肢的各種類型的知覺異常(如燒灼、麻木、疼痛等);部分患者出現視力障礙、失明;半數患者可出現肝臟腫大。所以,螺肉生吃不科學。